七七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悬疑推理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339章 黜臣封王征西域

第339章 黜臣封王征西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贞观二十一年十月癸丑日,太极殿丹墀下的青铜龟鹤香炉腾起袅袅青烟,却压不住殿内凝滞的气氛。

唐太宗李世民将奏疏重重拍在龙案上,玉制镇纸硌得竹简发出刺耳声响。

“褚遂良身为中书令,却屡违朕意!”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满朝文武纷纷低头,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彼时大唐虽表面盛世太平,实则暗流涌动。

西域薛延陀部蠢蠢欲动,东北高句丽拒不朝贡,国内漕运改道引发江南士族不满,关中地区又逢小旱。

褚遂良在御前会议上多次与太宗意见相左。

在对薛延陀的策略上,他主张

“以和亲羁縻,休养生息为上”

而太宗认为“夷狄畏威而不怀德,当以战止战”

江南漕运改制时,他力谏“民力已疲,宜暂缓征调”,与急于打通南北商路的决策层背道而驰。

这些分歧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让君臣之间生出嫌隙。

更关键的是,贞观后期的朝堂权力格局发生微妙变化。

褚遂良出身江南望族,却因才学受太宗赏识,短短数年便从起居郎升至中书令,成为制衡关陇集团的重要力量。

他与长孙无忌关系密切,在修订《氏族志》时,又大力打压旧士族势力,引起多方忌惮。

太宗深谙平衡之道,为避免某一派系独大,或许早有敲打之意。

就在罢官前几日,发生了一件关键之事。

有官员弹劾褚遂良举荐的桂州都督李弘节在任上贪污受贿,经查证属实。

虽有人为褚遂良辩解“用人失察,非其本心”,但在太宗看来,这无疑是其执政失误的实证。

加之此时褚遂良又上书反对远征高句丽,彻底触怒了决心开疆拓土的太宗。

于是,十月癸丑日,一道诏令,免去褚遂良中书令之职,让他暂回私邸思过。

朝中官员私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太宗为平衡各方势力的权宜之计,也有人猜测褚遂良因直言进谏触怒天颜。

但无论如何,这位曾被太宗视为“飞鸟依人”般信任的大臣,就这样暂时离开了权力中枢。

时隔月余,十一月癸卯日,朝廷再发旨意。皇四子李泰在众人注视下缓步走向太极殿。

李泰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识,尤其擅长文学与舆地之学,着有《括地志》,深受太宗喜爱。

此前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曾一度有望成为储君,虽最终未能如愿,但太宗对这个儿子的宠爱有目共睹。

此次进封为濮王,赐食邑三千户,不仅是皇家对其才学的认可,更暗含深意。

有大臣私下揣测,这是太宗对李泰的安抚,毕竟此前夺嫡风波中,李泰虽未获罪,但也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

也有人认为,这是太宗在太子李治根基未稳之时,通过分封亲王来制衡各方势力,确保政权平稳过渡。

册封仪式上,李泰跪地谢恩,目光沉稳,却难掩眼中欣喜。

他深知,这个封号不仅是荣耀,更是父亲对他的期许。

自此,他成为大唐王朝举足轻重的亲王之一,王府门前车水马龙,各方势力纷纷前来结交。

然而,朝堂的波澜尚未平息,边疆又传来急报。

契苾何力接过玄铁兵符时,指腹触到冰凉的螭纹。

三日前褚遂良被罢官的消息犹在耳畔,此刻长安西市的喧闹声透过军帐布帘传来,混着士卒整理甲胄的叮当响。

他铺开西域舆图,朱砂笔重重圈住龟兹王城,帐外突然传来急报:

“疏勒、于阗响应龟兹,截断丝路商队!”

这变故让他想起半月前的朝堂。彼时褚遂良仍任中书令,正是他力主暂缓对龟兹用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