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思维习惯作祟(1 / 2)
伊莉萨白·盖布勒坚持道:“我只是按照好莱坞的规矩办事,这本书我恳请杨先生可以看一遍,我想你和书中的主角会有有所共鸣。”
伊莉萨白·盖布勒这话还真不是张口就来,因为这书里的故事,每一位真正白手起家的富豪都会有所共鸣。
果然,杨灵越听到这话顿了一下,接过书看着她说:“谢谢,我会看的。”
伊莉萨白·盖布勒笑了笑,又递上了她的名片。
杨灵越依旧接过,然后摆摆手,起身离开。
其实这小说已经递到了李按手中,不过李按没有给确切答复。
如果没有杨灵越及《火星救援》的出现,那么福克斯的董事长汤姆?罗斯曼就会再次上门找到李按,当面赋予他充分的剧本改编权、导演权及剪辑权。
对于杨灵越这个目前能算的上二流的导演能力,及知晓一部工业电影制作流程的人来说,目前接拍这个片子没有什么压力的,甚至可以说制作周期会更短。
杨灵越坐在车上思虑着得与失。
接拍这个片子,公关一番(花钱),会比李按更容易得个奥斯卡,当然,他应该拿不了最佳导演,国籍就意味着政治不正确,但主出品方是福克斯,最佳影评及最佳编剧没什么问题。
奥斯卡就是这样,得到最佳影片的同时,还会附带一个最佳导演或者最佳原创
改编剧本。
那么从公来说:以他为点,在飞机上的那一番绸缪会铺垫的更加容易一些,有这个身份在国内做事话语权更不一样,是钱带不来的隐形话语权。
从私来讲,得益于好莱坞的文化输出,奥斯卡目前是全球含金量最高的电影奖项,姜闻得个戛纳提名就能乐的大醉一场,杨灵越自然免不了俗。
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常说这片子的视觉效果不亚于《阿凡达》,人性的探讨与碰撞则甚于《阿凡达》。
毕竟《阿凡达》是典型的西方叙事,打着反战的名义美化侵略者....
但杨灵越有些抵触,一是这片子故事和宗教信仰缺一不可,他是一名无神论或者假泛神论者,这与主角真正泛神论者想冲突,这哥们儿是真信....
二是得搁置《云端情人》这部心头好,得搁置与家人们的出行计划。
至于所谓的迎合欧美,杨灵越不会这么想,就像著名考公老师张雪峰说的那样:学英文是特么全世界最顶级的论文是英文写的。
在西方的规则体系下,拿到他们心中的最美味的果子,就相当于用他们擅长的招式打败他们,这事儿算啥迎合。
思来想去,想来思去,杨灵越都觉得自已奇怪,貌似这些抵触理由并不算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