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文化共鸣?(1 / 2)
不看就不看了,却是扣上电脑,抽出了纸和笔,开始思索,时而写写画画。
这一幕落到已然和刘业打牌的一群人眼里,不由放低了声音,之后自觉惭愧。
这要是换作飞机上的一般人这么干,那就是赤裸裸的扫兴,不合群,说不准他们打牌的声音会更大。
作为飞机上最了解杨灵越性格及行为的李婧,自然知道老板这是又有了什么想法,也关掉了自已正在看的动漫。
哀叹一声,和空乘要了些零食,得吃点,以应对接下来的工作。
却说杨灵越在思考和罗列的,就是在系统性地罗列中国电影外映的困难。
这些问题显而易见,指望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短时间内解决,无异于天方夜谭。
杨灵越清楚地知道这些,也没做那“我看到,我来了,我征服”的春秋大梦。
只不过是想着能做一点是一点,就像秦始皇头上挂着的那六把剑。
渠道壁垒,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影发行是分散式地发行模式,和他们这些国家的政体一样,一个小镇的镇长都可以拒绝接受总统的命令,可见一般。
想要在这些国家发行,你说你注册个发行公司,去和每个地方的影院逐一谈判,也行,谈个几百家,每家的协议都会有所不同,去谈吧....
也别指望这次谈完,下次就完事大吉,下一步片子上映还得评估,还得谈。
所以在这些地方,别想着自我发行,只能让利合作。
但叙事结构的巨大差异、中文的简意表达、宣发投入比例、产业生态差异(制作技术及拍摄手法)等等这些现如今客观存在的困境,就算那些国际发行巨头不刻意为难,中国电影也很难破除。
其他不做阐述,单拿中文简意表达来说,翻译就是个大问题。
须知,越是高级的语言就越能用最少的文字来精确表达,《孙子兵法》中文版六千余字,英文版四万...
你以为看外国电影,觉得人家的台词写的真好?那特么大多是翻译美化了,别的不说,就一个uncle,你知道人家说的是叔叔、伯父、舅父、姑父还是姨父?
能破除上述困境的只有功夫片、科幻片,其他类型只要破除基本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电影”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这里只提相对正面的,五六代那种专注描写黑暗面的除外....
所以这些只有等到真正意义上的“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时才能破除。
貌似如今能做的,或者说前期铺垫,那就抓住一切可以合拍的机会,往这些外国片里填充中国元素。
这又是很大的一个难点:外汇管制。
就拿《火星救援》和《盗梦空间》来说,前者出品方之一就是花卷,后者架构上是凯瑞旗下的影视投资公司....
不这么干不行的,花卷哪儿能鼓捣出这么多的外汇。
但这站到国家层面,又必须得管,否则就特么成日本了,被华尔街那些资本予取予夺。
所以还得等到人民币国际化....
思来想去,想来思去,又回到了杨灵越上午在晋投会所讲的那些话。
杨灵越也想到了曾莉的叮嘱:不要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