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缓和的紧张情绪!(1 / 2)
汉子的声音陡然变得严厉:“你们都看到了他的下场!这便是与我秦胡人为敌的下场!”
提到迷当,俘虏们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脸上再次浮现出恐惧之色。
紧接着,汉子的语气又缓和下来:“只要你们不主动挑衅,不阻碍我军的道路,我秦胡人大军,秋毫无犯!”
这个消息,随着被释放的俘虏,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迅速散播到了羌地的各个角落。
秦胡人!
这个特殊的称呼,开始在羌人部落中流传开来。
它既陌生,又带着某种令人不安的熟悉感。
秦胡人这个身份,是顾衍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秦”,代表着曾经横扫六合,威震四夷的大秦帝国。
对于生活在故秦之地的羌人而言,“秦”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力量的象征。
它暗示着这支军队拥有着如秦军般强悍的战斗力,这从他们轻松击溃烧当羌的事实中也得到了印证。
这便解释了他们为何如此勇武善战。
而“胡”,则明确地将他们与“汉人”区分开来。
羌人与汉朝的矛盾由来已久,冲突不断。
如果顾衍军打着汉军的旗号,必然会引起所有羌人部落同仇敌忾的激烈抵抗。
但“胡”的身份,则巧妙地模糊了这一点。
在羌人的观念中,“胡”是一个泛指,可以指匈奴,可以指鲜卑,也可以指其他非汉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
这使得顾衍军的来历变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秦胡人”,这个组合,既彰显了力量,又避免了直接的种族对立。
它暗示着这支军队可能是一支拥有古老传承、骁勇善战的胡人部落。
他们或许与曾经的秦人有着某种渊源,但绝非是羌人一直以来警惕和敌视的汉朝官军。
这个身份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在羌人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他们会猜测,这支“秦胡人”究竟来自何方?
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会让他们在行动上更加谨慎。
更重要的是,“秦胡人”的身份,为顾衍军接下来的借道。
减少了羌人的顾虑。
既然不是世仇的汉军,那么,如果只是路过,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
这种微妙的心理暗示,有效地减少了羌人不必要的敌意和戒备。
更重要的时候,很多羌人部落不想步入烧当羌的后尘。
当羌人部落的头领们聚在一起,讨论这支神秘的“秦胡人”军队时,这个身份成为了他们无法绕开的关键点。
它像一层迷雾,笼罩在顾衍军的身上,让他们既敬畏,又难以看透。
伴随着“秦胡人”的宣告一同传出的,还有顾衍军的核心意图。
“我等,此番前来,只为借道!”
这句话,通过那些被释放的俘虏,以及顾衍军有意无意间向周边部落派出的信使,清晰地传递了出去。
“借道?”当先零羌的族长先零离听到这个说法时,眉头皱得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