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一章 弥坚(二合一)(1 / 2)
拓跋虔固然突围成功,但大批留滞在战场上魏军兵马可就倒了霉了。主将突围而走,剩下的魏军兵马不但人数已经处于绝对劣势,更是士气全无。随着燕国大军阵型收缩包围,重骑兵切割冲杀,步兵冲上围堵,战场上剩余的魏军兵马被分割成三处团团围困。
到此时,所有人都明白抵抗已经没有意义。除了一部分骑兵死命顽抗被歼灭之外,其余魏军兵马纷纷丢弃武器跪地投降。
暮色时分,持续了一整天的大战终于结束。毫无疑问,慕容垂率领的燕军取得了大胜。三万魏国骑兵最终只有不到五千人逃脱,剩下的全部被歼灭或者俘虏。在清点之时发现,魏国将领被杀被俘者近百人,被俘虏的人员包括军中长史郭怀德等高级将领数十人。另外还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便是在对方伤兵之中抓到了拓跋虔的儿子拓跋悦。
拓跋悦跟着父亲拓跋虔突围之时,由于太过慌乱而落马,摔断了一条胳膊。他倒是机智的很,迅速脱了盔甲装作普通伤兵趴在地上,被燕军的步兵抓捕之后归入伤兵之中。
也怪他点背,拓跋悦平素有些跋扈骄横,对普通兵士甚不友好。此刻受伤被俘,被身旁伤兵认出。几名魏国伤兵商议了一番决定举报拓跋悦以换取优待,毕竟按照北方各势力交战的残酷规则,被俘的兵马和受伤的兵马很可能会被集体杀死。为了能够立功不死,他们揭发了拓跋悦的身份。
暮色之中,慕容垂在众将的簇拥之下策马来到战场之上。草原之上,到处是人马的尸体,敌我双方死在这场大战中的兵马超过了三万人。尸体横七竖八的铺满战场之上,还有没有断气的伤者发出凄厉的哀嚎之声。
慕容垂并不在意这些。对于他而言,作战的伤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这一战而歼灭平城守城主力骑兵,作战目的已经达到。此刻要做的便是乘胜追击,拿下平城。
“诸位将士,今日之战大获全胜,将士们奋勇争先,不畏生死,方有此胜。朕向你们道谢,也向你们祝贺。是谁说,我大燕已经衰落,经此之战,还有谁敢轻视我大燕兵马?还有谁敢对我大燕启衅?我大燕依旧是无敌于天下!谁也别想轻慢我大燕。”慕容垂低沉的声音在草原上回荡着。
燕军众将士振臂高呼:“大燕无敌,大燕无敌!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慕容垂微笑摆手,沉声道:“眼下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会有一连串的胜利,此番出征的目的,势必要将拓跋氏赶出草原,赶出漠南。不过事情要一步步的做,倒也不必急于求成。眼下要做的便是攻下平城,取得落脚点。平城已经没有多少残兵驻守,唾手可得。朕有令,大军兵马连夜进驻城下。山中兵马即将抵达,届时将围困平城,准备进攻。”
“臣等遵命!”众人起身应诺道。
慕容垂沉声继续道:“鉴于目前局势,敌人守城兵马很少,攻下平城不是问题。但朕担心的是拓跋虔会逃走。慕容隆,你即刻派兵马去往平城以西巡守,以防拓跋虔弃城逃跑。谁都能活,唯他不可。他杀了道厚,杀了道坤,此人必须死。”
慕容隆躬身道:“父皇放心,我已派五千轻骑赶往平城以西,断其去路。拓跋虔插翅难逃。”
慕容垂微笑点头道:“很好。诸位今日之战,大振我大燕军威。龙城精骑势不可挡,当为首功。但其余将士也功不可没。我大燕兵马作战,讲究的是协同配合。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便是战胜对手。只要目标相同,便可合力破敌。切记这一点,独木难支,孤军难胜,今日是龙城精骑大放异彩,他日便是其他兵马破敌,无分先后,无分轻重,都一样的重要。你们可明白?”
众人高声叫道:“我等明白。”
慕容垂点点头,看着平城方向,呵呵笑道:“区区拓跋虔,也敢枉称英雄,岂非让人笑掉大牙。孤虽已老,但也不许世上有这等沽名钓誉之辈妄自自大。这天下还轮不到这种货色做主,朕还活着呢,呵呵,这些人以为朕死了么?真是可笑之极。”
众将默默的看和慕容垂在暮色中的身影,心中钦佩不已。此刻慕容垂稍显瘦弱佝偻的身躯,在众人心目中却高大无比,像是雄伟的高山,令人仰止,令人膜拜。
进军之前,没有人会认为此次平城之战会如此的顺利。甚至就伐魏这件事本身而言,出征之前反对意见极大。在参合坡之战大败之后,再一次的出征显然不合时宜。燕国上上下下对魏国已经有了阴影和惧怕的心理。即便有龙城精骑参与出征,也未必能够扭转局面。
兵马死伤太多,国力损耗严重。此番出征的兵马都只凑了五万余。这样的兵力规模和前番太子出征相比差了太多。前番都惨败而归,何况这一次?
但陛下没有退缩,他力排众议,亲自领军出征。这不得不令人担心和怀疑。慕容垂固然威名盖世,但他已经老了。英雄垂暮,还能有建树么?有人担心慕容垂此番亲征可能会毁了一世英名,可能会得不偿失。但事实证明,有些人成为当世英雄,能够建立伟业可不是平白得来的。
岁月不败美人,英雄也永远不会因为衰老而垂暮,慕容垂用高超的作战谋略赢得了平城这场大战,证明了他还是那是闻名于天下的慕容垂。他虽然已经不亲自提着兵刃纵马战场之上,但他的谋划依旧无敌。
所有人都明白,这场战斗的胜利有多么重要。那是让大燕将士们重拾信心和斗志的一场胜利。击败的可不是别人,而是魏国最为强悍的陈留王拓跋虔和他三万精锐骑兵。
陛下没有老去,他还在率领着大燕前进,有陛下在,所有人的心都是安定的,都是信心满满的。
兵马开始整军向着平城挺进。慕容隆陪着慕容垂往坡上金帐行去。慕容隆看得出来,父皇已经颇为疲惫了。毕竟是古稀之人,这些天行军颠沛,谋划伤神,慕容垂的身体状况其实是每况愈下的。这一点外人自然感受不到,但是天天在慕容垂身边的慕容隆却清楚的很。
“父皇,今晚围城之事,儿臣会安排好。父皇回帐之后喝了药便早些歇息,明日上午再来平城城下便是。父皇可千万要保重身体才是。”慕容隆道。
慕容垂呵呵笑道:“放心,朕还死不了。不过朕今晚确实要好好的睡一觉。道兴,事情交给你,朕能放心么?”
慕容隆道:“父皇指教,而臣照办便是。”
慕容垂叹了口气,缓缓道:“此番我们可没有攻城的器械,拓跋虔龟缩平城,对我们其实是个难题。朕不希望死伤太多的兵马,所以需要将拓跋虔赶出平城歼灭。故而,围城之时,要给他留出退路。有了退路,他才不会拼命。围三阙一懂么?东南西三面围困,留北城让他逃。北边是山野之地,他根本逃不掉。”
慕容隆恍然大悟,他本来是想四面合围,将平城围的水泄不通的。此刻才明白父皇的智慧。是啊,平城的城墙虽然只有一丈多高,但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形下也是难以攻克的。对方死守平城,已方必要付出惨重代价。而父皇的谋划,显然更加的高明。
“儿臣受教了,父皇英明!”慕容隆沉声道。
慕容垂缓缓道:“听说俘虏了敌军五千多人,伤兵三千余。你打算如何处置?”
慕容隆沉声道:“拓跋氏坑杀我数万将士,作为报复,岂能留下活口。而成认为当全部坑杀,以震慑敌人。”
慕容垂缓缓摇头道:“道兴。这些年天下死了太多人了,这些人既降了,便不必杀了。此非妇人之仁,也并非朕心慈手软。这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样,土地和人力。我们需要这些人力,哪怕作为苦役也是好的。朕的想法是,留着他们的性命,交给贺麟开凿山道为苦役。”
慕容隆躬身道:“父皇既然这么想,儿臣照办便是。”
慕容垂抬起头,看着黯淡的天空,轻声叹道:“朕年纪越大,其实越明白一些道理。杀戮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增加仇恨。这一点,有人比我明白的早。你知道么?那徐州之地,五胡和南人混杂,相处自得,通婚杂居,融合一体。这才营造了人人向往的太平之地。这其实是对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固然很难,当年苻坚也想这么做,可惜氐人排外,终究还是以主人自居,所以各胡离心离德,终究反叛。那其实不是苻坚和王猛的想法有错,而是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很多事朕到了这个年纪才想明白,朕其实算不得人中之杰啊。朕其实愚钝的很,令人惭愧!”
慕容隆静静地听着,他其实并不明白慕容垂在感慨什么,也并不理解什么胡汉融合的重要性,更不明白父皇在自已心目中英明神武无所不知,却说自已不如别人。但慕容隆没有多问,他知道父皇绝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么说。总有一天,自已会明白的。
“道兴,听说抓到了拓跋虔的儿子是么?”慕容垂问道。
“正是,是拓跋虔长子拓跋悦。躲在伤兵里被发现了。”
慕容垂点头道:“很好,别人可饶恕,拓跋悦不能饶。明日攻城,将拓跋悦在城下斩首祭旗,让拓跋虔亲眼看到他的儿子人头落地。他杀了朕的儿子,朕岂能饶了他的儿子。”
慕容隆点头道:“儿也正有此意。”
慕容垂点头,摆了摆手道:“你去吧,不必跟着朕了。今晚还有许多事要做,你怕是到天明也不能合眼了。”
慕容隆勒马站定躬身相送,慕容垂在一群护卫的护送下缓缓远去,消失在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