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同为汉人(1 / 2)
老汉的话音未落,人群中便响起一个粗犷的声音,如闷雷般炸响:“这还用问?大唐的狗官,什么时候把咱们老百姓当人看过?!”
说话的是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他原本是蒲县有名的铁匠,可如今,铁匠铺早已关门大吉,连吃饭的家伙什都卖了,就为了换几口吃的。
他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那封信,仿佛要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刻进骨子里。
“俺们都是汉人!都是炎黄子孙!”铁匠的声音里充满了悲愤,“大唐的皇帝是汉人,大炎的皇帝也是汉人!可大唐的皇帝,眼里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门阀,哪有咱们这些泥腿子的活路?!”
他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
是啊,大家都是汉人,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凭什么要被这样对待?
凭什么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饿死、冻死?!
“大唐……大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人群中央。
她浑浊的双眼,此刻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老身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没见过?可像今年这样的年景,还真是头一回……”
她顿了顿,环顾四周,声音嘶哑却坚定:“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哪个皇帝能让咱们吃饱饭,咱们就跟谁走!”
老妪的话,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人群中压抑已久的怒火。
“对!谁让咱们吃饱饭,咱们就跟谁走!”
“大唐的皇帝不把咱们当人看,咱们还留在这里做什么?!”
“走!去大炎!去过好日子!”
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震耳欲聋的声浪。
人群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原本还低着头,默默地听着。
可当他听到“汉人”、“炎黄子孙”这些字眼时,猛地抬起头,
他叫李石头,是蒲县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
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一场蝗灾,让他的父母双双饿死,只留下他和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
为了活下去,他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连祖传的玉佩都当了。
可即便如此,他和妹妹依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大唐……大炎……”李石头喃喃自语,眼神逐渐变得坚定,“都是汉人,都是炎黄子孙……可为什么,一个让我们活不下去,一个却愿意给我们一条活路?”
他紧紧握住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
不知过了多久,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了一声长啸,如龙吟虎啸,震彻云霄:
“大炎的官员说得没错!跟着大炎,咱们不会饿肚子!”
这声音,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驱散了笼罩在蒲县上空的阴霾。
“对!肯定不会饿肚子了!”
“大炎能让咱们吃饱饭!”
“咱们去大炎!”
一声声回应,此起彼伏,如山呼海啸,响彻天际。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激动、兴奋,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在大炎的土地上,自己能够吃饱穿暖,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人群中,李石头紧紧抱着年幼的妹妹,眼神坚定而决绝。
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一个关乎他和妹妹生死存亡的选择。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悄悄地向后退去。
他眼神闪烁,脸色阴沉,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哼,一群愚民,竟然想去大炎?做梦!”那人低声咒骂了一句,转身消失在人群之中。
夜幕降临,蒲县的大街上,依旧人声鼎沸。
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突然,人群中有人压低了声音,试探性地问道:“话说……咱们真的……能去大炎吗?那可是敌国啊……”
这话一出,原本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一个答案。
“怕什么?!”一个粗豪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正是先前那个铁匠,“老子烂命一条,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去大炎搏一把!”
他猛地一挥手,指着人群中一个瘦弱的身影,大声说道:
“看到没?那是王二狗,他婆娘前几天刚生了娃,可连一口奶水都没有!再这样下去,他们一家都得饿死!”
铁匠的声音,充满了悲愤和无奈。
他的话,像一根针,狠狠地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与其等死……不如搏一把……”王二狗喃喃自语,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他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儿,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这时,人群中又有人说道:“可是……万一大炎不收咱们呢?咱们去了,岂不是自投罗网?”
这话一出,人群再次陷入了沉默。
是啊,万一大炎不收他们,那他们岂不是走投无路?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不会的……”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位先前读信的私塾先生,正缓缓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他虽然年迈,但此刻却显得格外精神。
“老朽虽然只是一介腐儒,但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私塾先生缓缓说道,“大炎与大唐,虽然是敌国,但归根结底,都是汉人的天下。若是大唐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大炎又岂能独善其身?”
他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众人心中的迷茫。
“先生说得对!”
“大炎不会不管咱们的!”
“咱们都是汉人,大炎一定会收留咱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