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欢喜冤家(1 / 2)
在那遥远的藏地,朗杰将小宝的画像仔细地卷起,那画中的小宝眉眼灵动,仿佛随时会从纸上跃出。他将画像与写给师父小桂的信,以及师兄师姐们、师弟师妹们写来的信,一同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防水的牛皮袋中。这牛皮袋厚实而坚韧,仿佛能抵御世间一切风雨。他将牛皮袋与自己的物资一同装进包袱,再将包袱牢牢绑在海东青的爪子上。那海东青一声长鸣,振翅高飞,瞬间便消失在天际,只留下一阵风声,仿佛带着无尽的思念与牵挂,飞越千山万水,直奔京城莫府。
莫珺站在府中,望着天空,心中微微一动。不多时,那海东青便已归来,爪子上挂着的包袱在阳光下微微晃动。莫珺轻巧地取下包袱,解开绳索,将里面的信件一一取出。他将信件分开,按照收信人的名字,一一递给府中众人。
小桂接过信件,展开来看。那信纸上的字迹或工整或潦草,却都透着一股子热切与真挚。她看到朗杰画的小宝的画像,嘴角不禁微微上扬,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她看着徒弟们在藏地医馆认真踏实地工作,日复一日地为百姓们治病疗伤,心中满是欣慰。更令她欣喜的是,这些徒弟们不仅在医术上有所成就,还各自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归宿。她与莫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满满的欣慰与骄傲。
这些徒弟们,就如同他们亲手种下的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他们虽身在远方,却如同近在咫尺,时刻牵动着小桂与莫珺的心。小桂轻轻抚摸着画像,心中默默念叨:“孩子们,你们在外好生照顾自己,师父在这里,一切都好。”
小桂望着窗外的月色,微微蹙眉,轻声说道:“现在还差格桑和桑杰,这一对欢喜冤家了。”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却又透着几分宠溺。莫珺站在她身旁,轻轻握住她的手,温言道:“缘分到了,自然会水到渠成的,夫人不必为他们过于操心。”小桂微微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终究还是随了他的话,不再多言。
格桑是来学医的徒弟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多吉的妹妹。她生得娇小玲珑,眉眼间透着几分灵动与俏皮,仿佛是上天特意雕琢出的一颗明珠。因为年纪小,又是个女孩子,这些徒弟们对她格外照顾,仿佛她是他们共同的妹妹。每当她采药时完不成任务,师兄们总是会主动帮她分担,从不让她为难。然而,她的哥哥多吉却对她要求甚严,仿佛是怕她被宠坏了。多吉常说:“力所不能及的,师兄们可以帮忙,但记药品药性这些,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不能依赖他人。”因此,格桑虽然有时会撒娇耍赖,但在学业上却从未懈怠,她的学识和医术在众徒弟中也算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偶尔会流露出一丝骄纵之气。
桑杰则是格桑的师兄,两人年纪相近,性格却截然不同。桑杰沉稳内敛,行事谨慎,是众徒弟中的佼佼者。他与格桑自幼一同长大,虽是师兄妹,却更像是青梅竹马。两人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可每次争吵过后,又会和好如初,仿佛从未有过嫌隙。他们的感情,就像那藏地的山川,虽有起伏,却始终连绵不断。
小桂曾多次劝解他们,让他们收敛些性子,可两人却总是嘴上答应,转眼又闹了起来。莫珺见状,只是微微一笑,说道:“这两人啊,就像那山间的野马,自由自在惯了,一时半会儿是收不住的。不过,夫人放心,他们的心,早已紧紧相连,只是嘴上不肯承认罢了。”
小桂听了,心中虽有些无奈,但也明白莫珺所言不无道理。她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愿这对欢喜冤家早日明白彼此的心意,莫要让这大好年华在争吵中蹉跎。
千里之外的藏地,广袤无垠的草原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这片宁静的草甸上,格桑、桑杰以及另外两位医生正骑着马,缓缓行进在返回医馆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的身上,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马蹄踏在柔软的草地上,发出轻柔的声响,与远处传来的牧歌相互呼应。
格桑坐在马上,微风拂过她的发梢,她微微皱眉,突然打了个喷嚏,清脆的声音在宁静的草原上显得格外突兀。桑杰正好骑马在她身旁,忍不住轻笑出声,调侃道:“谁想你了,格桑?”
格桑的脸微微一红,随即瞪了他一眼,反驳道:“要你管?谁想我跟你有啥关系?”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娇嗔,却又透着一股子倔强。众人听到她的回应,皆是忍俊不禁,笑声在草原上回荡,仿佛驱散了旅途的疲惫。
桑杰也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不再多言。他深知格桑的性子,嘴上虽硬,心底却柔软得很。旁边的两位医生也纷纷打趣,一位说道:“格桑,莫非是莫府的师父在想你?”另一位则接道:“说不定是小宝在念叨你呢,不然怎么会打喷嚏?”
格桑听了,脸上的红晕更甚,却也不再反驳,只是轻轻哼了一声,算是默认了他们的调侃。众人见她不再说话,便也不再逗她,纷纷从马背上取下酒囊,斟上一杯青稞酒,举杯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