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夺情起复(2 / 2)
既如此,上书提议让富相公夺情起复,不就好了吗?我记得以往是有这般先例的呀。”
顾鹤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确实有这样的先例,梁相公也正有此打算。只是,并非人人都作此想啊。”
明兰追问道:“是谁?难道是韩相公?”
顾鹤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赞许的笑意,道:“聪明!富相公曾试探过韩相公对于宰相起复的态度,韩相公却称,非战时应当遵从旧例。
富相公终究与梁相公、夏相公不同,他心中极为看重礼制体面,怕是难以拉下这个脸面来。”
当下,新政已渐次全面推行,就连方田均税法也在黄河沿岸开始了试点。
历经三年,黄河最为险要的几处堤坝皆已修缮完毕,淤出了万亩良田,正可用来推行方田均税法。
如此一来,大宋国力蒸蒸日上,若因内部党争而使这大好局面戛然而止,那可就太令人惋惜了。
而要填补富弼离职守制后留下的空缺,便需引入新的势力加以补充。
顾鹤自觉颇为合适,便正式上书赵祯,在表功的同时,也表明了回京任职的意愿。
接下来,便只能静候赵祯的态度了,若他有意,自会应允此事;若他另有打算,那也只能作罢。
数日过去,顾鹤每日都心怀忐忑,留意着汴京传来的消息。
朝堂之上,因富弼离职守制一事,各方势力暗流涌动,犹如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梁适与夏竦这一派,极力主张让富弼夺情起复,以维系当下新政推进的良好局面;而另一派保守之士,则手捧孔孟圣贤之书,死死恪守着所谓的礼制底线。
他们言之凿凿,认为宰执夺情便是恋栈权位,是对孝道的公然违背。
双方在朝堂上争论不休,言辞愈发激烈,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偏偏韩琦在这场争论中始终不发一言,只是静静地在朝堂上旁观着这场闹剧。
要说富弼身为当事人,此时确实不便开口表明态度,可韩琦这般作壁上观的表现,其实际态度已然昭然若揭。
顾鹤听闻朝堂上的这般动静,心中便已基本断定,富弼怕是真留不住了。
最终,富弼果然卸下了官职,回到宅中,静候朝廷下发批准他回家守孝的命令。
而赵祯却对富弼极为不舍,不愿放人。
还将这相位空缺,接连五次起复富弼,甚至抬出了“以义断恩”的理由,试图说服富弼。
然而,富弼态度坚决,坚持认为这是金革时期的变革,在太平之世不可施行,始终不肯听从任命。
待富弼之事尘埃落定,顾鹤上书请求回京的劄子,第一时间便得到了赵祯的允准。
与此同时,与顾鹤一同回京的,还有赵汴和王世平。
这二人在三年的共事相处中,与顾鹤达成了一定的默契,可以做为助力来用。
顾鹤三人回京的消息,如一阵旋风,瞬间在汴京的官场和市井间传开。
各方势力听闻后,反应各异,毕竟如今治黄成功的顾鹤,可不再是当初根基不稳的小侯爷。